房企内部的组织架构正在经历重大调整
发表时间:2025-08-21 19:50:10 来源:工程炉灶系列
因为在那个特性之下,企业本身其实是不太用管理的,只需要被整体大环境推着往前走就行
站在地产头部的,今年1月保利发展合并了自己江苏与淮海、浙江与浙南公司,7月华润置地要求已有20位城市总直接向总部汇报
一个比较普遍的舆论导向:认为这是开发商们集体在降本增效,为了精准配置资源以此更好应对当下市场变化
但是调整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特别是怎么回事在此时此刻,房企内部有几个趋势已经呼之欲出了
不仅来自当下很多房企真实发生,也是这一年来我们与众多头部开发商深度合作观察到的这么一个现象
因为在那个时代游戏规则就一条:谁能把房子卖得更快把成本压得更低,谁就是王
本质上都是在过去行业高周转模式之下,这两个职能条线可以最大化帮企业创造现金流
所以你会发现在当时为一个项目节省2000万并缩短开发周期15天,远比一个好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更重要
整个工作流程机械得像是流水线,大概率周而复始就是:营销给定位 → 成本卡限额 → 设计院出图 → 实施工程单位落地
这种局限就在于,当整体行业从粗放式管控转向如今精细化运营,随之而来会有两个问题
一个项目最终呈现在客户面前,期间需要经过近百号人同意,不同部门诉求不同,不同管理层也有不同风格
也是因为在开发商工作界面里,项目以销售作为商业闭环,所以组织架构的注意力一定更多的在于短期取悦客户
比如资产的抗折旧能力,空间的运营场景和产品在未来市场需求等环节的变现能力不足
2、如今担任整个保利发展上海区域总经理,曾多年深耕设计条线、前两天新任中建四局董事长作为建筑出身,也是中建体系内最年轻的“一把手”...
这些集团大佬们,以前负责战略制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干的是跑马圈地的活但现在在面粉厂项目
什么意思以前在房企更多是围绕设计、成本、营销之间简单流程的流转,但现在不太一样的是
第二:成本从省下就是赚到变成“该省省该花花”以前成本的核心就是省钱,什么入库啊集采啊谁便宜用谁,现在成本不仅要学会哪里值得花钱也要避免无节制投入
这要求设计从过去主要做想法的执行,转变为对内要拉通建筑景观精装,对外还要负责起供应链,都需要一个强势设计部门把所有想法整合成一个并且落地
房企内部最具有稳定性的黄金三角这也恰巧是过去开发商内部不具备的能力而这样做的好处
今年在广州保利天奕的落地过程中我们正真看到大量多部门交互工作的画面,建筑、景观、精装三专业同做一张总图
诸如架空层属于景观还是精装、建筑内外交界处排水又由谁来牵头...团队责任心也就是在相互推诿中慢慢被消磨掉的
第一假设遇到10个问题,每个专业各自认领几个负责解决就行另外一张图的好处还在于,比如大门设计针对某个具体产品节点三个专业都会出效果图,最后比选综合各自优点汇总为一张效果图
同样在保利面粉厂项目,一个项目从拿地的客研开始,营销介入客户深访,至少做了50场以上1v1高净值客户深度访谈再比如成本,也会跟随研发去到福建水头建材市场直接和供应商谈现场价格
一则本身需要控制成本,二则如果是需要大面块铺设成本也会反向对供应商提资需求是否能保证所有供应都做到质地均匀
所以有没有人员调动往哪调动都不重要,更重要是通过前期能力划分推动内部重塑更高水准的工作环节
那么,转变背后是如何推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在于,对于当下房企做好一个项目的理念,已经不仅是被放在单独一个项目部进行
过去20年规模化房企沉淀最大的意义就是关于数字,就是每年自己能卖多少这也决定了几乎每个品牌都没有具象化的标签
本质意义上而言,每一个可以主导操控的项目,对于每一家房企都是当作企业战略执行
今年不少头部房企都在取消区域公司由总部直管,也就为了在项目端更好坚定产品主义
华润置地就是如此作为诞生在上海的首座瑞系,为什么项目能够决定为实现景观、采光最大化直接拔掉一整栋楼,背后也是首次触及整个总部研发体系
并且此现状在小企业会越来越明显因为本身整体组织架构不似大企业庞大复杂,更多时候就是老板自己操盘
面孔都在改变有没有发现最近地产圈多了很多女性操盘手我们在南京合作过的杭派房企北谷地产、华润外滩瑞府设计总,包括最近保利发展还迎来了最年轻的副总,保利物业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也是女性
回想以往的单盘产品中,更多男性视角、理性视角、地段价值的解读未来还会更多出现
过往关于房地产确定性其实更多来自房价信用,基于对房价肯定会涨的共识带着紧迫和压迫,产品也拥有了天然确定性
开发者为主体的确定性这是当下要重塑筋骨的内核关键也才有了企业层面撤销区域公司由总部直属管理
可以留意下所在企业架构有没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有,那很可能接下来整个集团重心都会往产品维度迁移多问问自己部门还能为产品做出什么样优化迭代,这对自我发展对企业都很有价值
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窗口期,因为房企转型也给到行业内出现“新乙方”创造了可能试着让自己成为下一轮周期中真正能够和房企合作共赢的第三方
因为房地产所有回归的终点都是回归客户,未来每一位买房个体也一定会享受到真正的好房子,这一点从现在政策利好就能感受到
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伟大的时代那些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许就是接下来行业更大的信心来源